定期献血有益健康,这种说法靠谱吗
引导语
每年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今年是第14个“世界献血者日”,主题为“我能做什么”,口号为“献血,现在献血,经常献血”。
由于血液至今仍无法人工合成,只能依靠健康人群无私捐献,而血源量的增长速度始终赶不上临床需求。无偿献血,则是对急需用血患者的关爱。不过,因为不了解相关献血知识,对献血行为有误解,使得不少心怀善意的献血者却步。
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市二医院输血科副主任蒋维春便为你释除献血疑虑,无偿献血,为己为人!
疑惑1
献血会引起贫血?
一个身体健康的正常人,体内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每次的献血量只占人体血液的极少部分,暂时少量减少,不影响人体血液的正常循环,献出的少量血液很快就会恢复、补充。按规定定期献血(我国目前规定一次献血量200~400毫升,仅占全身血量的5%~10%,献血间隔为6个月),绝对不会引起贫血。相反,适量献血还能促进血液的再生。有科学研究表明:人体一次失血量在20%以内时,都可以自行代偿。
献血与中医中的气血虚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因此,“献血会伤元气”的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根据。
疑惑2
献血会传染乙肝等病?
目前,各省市的血液中心及下属的采供血机构,采血所用的针头及血袋是经过国家严格检测合格的一次性医疗耗材,血液的采集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要求。献血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血液从人体血管内向外流出,在严格“一人一针”的规范管理和操作下,参加无偿献血是不可能感染疾病的,更不会发生感染肝炎与艾滋病等现象。
疑惑3
献血会让人发胖?
有些人在献血一段时间后身体会明显发胖,于是就有人说献血后会使人发胖,其实这些人身体发胖的原因并不是由献血引起的,而是由于他们在献血后“大补特补”,有的人甚至在献完血后像妇女坐月子一样长期卧床休息,这样摄入的能量大大超过人体消耗的能量,身体就难免发胖。所以,按照目前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来说,献血后完全没有必要“大补特补”。只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猪肝、奶制品、豆制品等,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给造血系统输送必备的原料,就能加快血细胞恢复。
疑惑4
男性献血会影响生育?
成年女性因每月都会有一个失血的过程,造血功能要优于男性。而根据这一点推断男性不能献血,甚至会影响生育功能,是毫无科学依据的。健康人群每次献出少量血液不但可能挽救他人的生命,还有利于调动自身体内的造血功能,尤其对男性献血者更加有益。正常范围数值内的少量献血不但对健康无损,相反还对身体有益。献血后,造血功能立即会被调动起来,为机体补髓造血,从而使新陈代谢变得旺盛。
定期适量献血好处多
献血会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加速血细胞的再生,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一般经两周左右的时间,即可恢复到献血前的水平。骨髓造血系统不断受到刺激,保持旺盛的新陈代谢,不断产生更具有年轻活力的细胞。献血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液流速加快,供氧及运送营养物质的能力加强,可以有效预防脑血栓、脑梗塞及高血压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可降低延缓疾病发生。
每次献血前后,血液中心会检验供血者的血液是否符合使用标准。无偿献血者相当是获得一次免费体检的机会。检验项目包括:血型、RH、血色素、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检验后血液中心会通知献血者血液是否合格,是否患有某些疾病。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献血条件。
献血前要注意些什么
1、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或是没休息好的献血者,献血后多会伴随不适;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激素水平,使血液中转氨酶含量升高,这样的血对受血者来说也是不安全的。所以,无论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还是对受血者负责,保证献血前一晚的良好睡眠是很重要的。
2、避免剧烈运动
献血前血站工作人员会对每一位献血者进行检查,要求血液中转氨酶含量不能高于50u/L。如果献血前剧烈运动,会使血液中转氨酶含量急剧升高,同时骨骼和心肌里的转氨酶也会释放到血液中,很大可能会导致献血者无法参与爱心献血;其次,剧烈运动后身体会呈现疲劳状态,在此状态下的献血者也不适宜献血。
3、饮食清淡不过饱不空腹
献血的前一天晚上不要饮食过饱,献血的前两餐不要饮酒,少吃肉、鱼、蛋、牛奶、豆制品及油腻食物,饮食要清淡,以防止血液浑浊,影响血液质量;献血前也不要空腹,以免在献血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一些反应。
献血后要注意什么
应注意个人防护,首先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按压棉签至不出血为止,不揉搓穿刺点,并保持穿刺处干燥清洁,24小时内不沾水;
要注意观察有无头晕乏力等不适现象,并应适当休息。献血后不应做剧烈运动,禁止高空作业、驾驶车辆、重体力劳动、参加体育比赛、通宵娱乐或工作等;
不应过度补充营养和暴饮暴食,防止运动减少而引起消化不良。每次献血时间至少间隔半年,一年内不要频繁献血。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包括市民对公益事业的参与程度,很多时候,文明就在我们身边,就在举手投足之间。比如无偿献血已然成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尺之一。
聚沙成塔,聚腋成裘。一个人献血微不足道,千千万万人伸出胳膊,便能汇聚爱的海洋。行动起来吧,献血,现在献血,经常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