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了,哪种养生是你的最爱?
冬季到来气温下降,冷空气频繁侵袭,天气变得愈发寒冷。冬季预防疾病的重点就是调养好身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身体要与外环境的节律同步。冬季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万物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相对缓慢,应顺应自然。冬季是一年之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故应顺天而“藏”,借天而“补”,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有藏精之本、主骨生髓的功能,肾精充足对人体的健康起重要作用,所以冬季养生重在养藏,贵在养肾。

首先要注意保暖。按时收听天气预报,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增添衣服,添置保暖设施。如果开空调温度不宜过高,房间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温差4-5度为宜,每天需要定时开窗通风。
运动有益身体,但如果从养生的角度上看,在冬天里不要做太过激烈、出汗太多的运动。中医认为,汗液属于“津液”范畴,剧烈运动后,毛孔开张,阳气随汗液外泄,易造成“气津两伤”的格局。冬季以“封藏”为本,是需要“保存实力”的季节,阳气外泄,津液损伤,容易出现易疲乏、易感冒、头晕、手足冰凉的症状。因此,运动以微微发热出汗为宜,并注意出汗后防寒保暖。
冬季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尤其是糯米红枣粥、八宝粥、小米粥等最适宜。还可常食安神养心的桂圆粥、清火明目的菊花粥、养胃理肠的鲫鱼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润肺生津的银耳粥和消食化痰的萝卜粥等。
冬季宜早睡晚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因而,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天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天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增进血液循环。
冬季气温低下,需要注意容易着凉受寒的部位:五个部位避免受冻:即脚部(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人体许多筋络的路线都起源于脚)、肩膀(容易被忽视的受凉部位)、腹部(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疼痛;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脖子(脖子受凉,向下容易引起肺部症状,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膝关节(关节受凉会导致周围的血液循环变差,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进而引发关节炎)。
冬季养生要科学进补。阳气偏虚的人,选羊肉、鸡肉、牛肉等。气血双亏的人,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不宜食生冷燥热的人,选用枸杞子、红枣、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药补则一定要遵医嘱,因人而异。冬令进补时,为使胃肠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选用红枣炖牛肉、花生仁加红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以调整脾胃功能。
市二医院中医科咨询电话:
0798--8201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