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隐形“杀手”——胃肠道间质瘤,得了这种病,要小心但不能灰心
“刘主任,我又来找您复诊了!”一个周二的上午,市二医院普外二科刘翔凌主任在门诊又见到了“老朋友”程先生。
3个月前,程先生突然感觉肚子难以言状的不舒服,起初以为吃坏肚子,忍忍就好,并没放在心上。可是随着时间推移,这情况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严重,出现了腹痛、腹胀甚至停止排气排便的症状。在家人的建议下,程先生来到市二医院普外二科找到了刘翔凌主任,经过细致且全面的检查,刘主任告诉程先生:“你肚子里可能长了间质瘤!”
胃肠间质瘤,它是什么?
是胃癌、肠癌吗?
严重吗?
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
一种罕见但不容忽视的胃肠道肿瘤,起源于胃、肠道的间质细胞。它可能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它们通常发生在胃(50%-70%)、小肠(20%-30%)或结直肠(10%)等部位,但也可能出现在食管(2%-5%)和肠系膜等区域。
与我们所熟知的癌症有所不同,癌指的则是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胃肠间质瘤中的“间质细胞”是组织学和病理学上的一个术语,指的是胚胎发育时,由中胚层的间充质分化发育来的组织细胞的统称,例如结缔组织细胞、脂肪组织细胞、脉管组织细胞、骨及软骨组织细胞、黏液组织细胞、淋巴造血组织细胞、横纹肌及平滑肌组织细胞、滑膜细胞等均属于间叶组织。
虽然胃肠间质瘤是一个相对罕见的瘤种,其只占消化道肿瘤的约1%-3%,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患者总体数量仍不可小觑,国内每年就约有3万新发病例。
胃肠间质瘤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易被察觉,患者在初期往往没有任何症状。随着肿瘤变大,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腹部疼痛的症状,但这些症状并不是胃肠间质瘤所特有的,很难引起重视。由于发病部位在腹腔,加之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是在肿瘤长到很大、能被自己摸到的时候才会来医院就诊。据统计,约20%的病例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阶段。因此,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和组织学检查(如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恶性程度。
胃肠间质瘤是良性还是恶性?
胃肠间质瘤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其“恶性潜能”根据肿瘤大小、原发部位和病理报告中的核分裂像计数,用“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来评估胃肠间质瘤的危险度。危险度越高,恶性和复发的风险越大。
得了这病咋办?
由于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胃肠间质瘤主要的治疗手段有两种:手术切除、靶向药物治疗。
随着微创技术和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当间质瘤在胃内且体积较小时,可以采用内镜下切除的治疗。而更多时候,外科手术切除是胃肠道间质瘤首选治疗方法,需要通过腹腔镜等微创治疗技术,完整切除肿瘤实现根治。程先生就属于这后者。
在充分的准备之后,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二科刘翔凌主任团队为程先生开展了手术治疗。在医护的默契配合下,手术顺利切除了程先生位于小肠的瘤子,但是因为肿瘤体积巨大,危险度分期仍然达到高危险度,需要进行辅助治疗。
胃肠间质瘤的辅助治疗以靶向治疗为主,对于转移性或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选择。胃肠道间质瘤的一线治疗药物是一款现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也就是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药物原型“格列卫”。它不仅是治疗“白血病”的“神药”,也是治疗胃肠间质瘤的一线靶向药物。
胃肠间质瘤能治好吗?
胃肠间质瘤作为一种拥有恶性潜能的肿瘤,它的预后因多种因素而异,包括肿瘤大小、恶性程度、治疗方法等。总体而言,它的治疗效果在实体瘤中属于比较好的。
如果是可切除的胃肠间质瘤,患者根据病理结果被判断为术后复发风险极低,基本可以被治愈,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即使是首次诊断被认定为无法手术、已经发生转移或者是切除术后复发的晚期患者,胃肠道间质瘤的总体治疗效果也比许多恶性肿瘤好。患者除了靶向药物综合治疗之外,定期随访对于早期发现复发和转移病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从目前的治疗效果来看,胃肠道间质瘤晚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已经从1.5年提高到5年以上,甚至20%的患者可以生存超过10年,处于“带瘤生存”的状态。
7月13日是全球胃肠间质瘤关爱日,早发现、早治疗是战胜该疾病的关键。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有相关症状或疑虑,可及时到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普外二科门诊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