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上也会“藏”血栓,教会你早期识别下肢深静脉血栓
近日,普外一科门诊接待了一位平时活动自如的50岁中年男性患者。该患者自述在傍晚饭后外出散步时不慎崴脚,在家休养一周仍未痊愈。其脚踝扭伤后局部软组织出现肿胀,伴有间歇性跛行,甚至患肢脚趾出现麻痹感。门诊医生初步怀疑其可能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经B超检查结果证实后,患者被收治至血管外科接受治疗。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这一常被忽视的致命性疾病:
很多人在日常中常会忽视这种症状,误以为是扭伤后的“后遗症”,却未意识到其中潜藏的致命风险。因为若不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位于小腿血管的血栓有可能脱落,随着血流通过静脉血管移至肺部,进入肺循环,进而堵塞肺动脉,引发肺栓塞,导致呼吸和循环衰竭,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猝死。
为什么在扭伤后会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呢?
人体的血液从心脏出发,经动脉系统输送到下肢,再通过静脉系统回输回心脏,血液所流经的路程是最长的,心脏的泵动力作用到这个部位变得相对微弱。且由于重力作用,血液易在下肢发生血流缓慢,在静脉中瘀滞的情况。如果这个时候,有“第二心脏”美称的小腿肌肉又处于休息状态下,在全身各个部位相同状态下,下肢静脉相对极容易形成血栓了。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不活动,例如长期卧床、久坐等就会导致血流淤滞,如果再加上饮水少,就非常容易发生静脉血栓。此外,一些大的手术或外伤后,不仅容易导致血管损伤,也会增加血液黏稠度,这些都是引起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下肢深静脉内的血液凝结,导致其管腔堵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自查方法:
一看:用尺子测腿围,量一量两条腿的直径是否一样粗。测量方法:皮尺测量两腿膝盖下10厘米处,周长直径如相差1CM以上,腿围粗的一侧考虑存在深静脉血栓风险,建议到医院进行下肢B超检查。
二捏:捏小腿肚,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往往伴随小腿肌肉酸痛,按压小腿观察是否肿胀,有无疼痛不适,观察下肢皮肤颜色及温度,患肢有无皮肤温度升高发红发紫的情况。
三伸腿:想测试自己下肢静脉是否堵塞,可以试试直腿伸直试验:下肢伸直、被动或主动做踝关节过度背屈动作(即勾脚尖)若小腿剧烈疼痛提示深静脉可能有血栓形成。
什么人易患下肢深静脉血栓?
高发人群为:手术后长期卧床或不活动;创伤、肥胖、高血脂或年龄在40岁以上;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中风、肾病综合征患者;恶性肿瘤患者;有口服避孕药、妊娠、静脉曲张或以往有血栓形成史等等。
深静脉血栓形成如何治疗:
介入技术可实施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静脉闭塞段吸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一系列复杂技术操作,成功完成多例下肢静脉血栓完全闭塞病人,恢复了患肢静脉回流,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市二院开展的下肢静脉腔内介入治疗,通过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复通闭塞血管,改善临床症状,避免了肺栓塞、血栓栓塞综合症的发生!
责任编辑 | 祝心韵
校 对 | 张 颖
一 审 | 朱亚平
二 审 | 王海波
三 审 | 何 莉
文稿来源 | 普外一科 陈翕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