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突遇老人晕倒 市二院医师伸出援手
上周,我市某媒体微信平台上推送了一条“七旬老人在公交车上救人”的新闻,引起了不少市民的纷纷点赞和转发。同时,大家也在相互打听,救人的青年是谁?这种体现文明瓷都的正能量很值得弘扬。经小编了解,危机时刻的伸出援手的女青年正是我院90后医生——心电功能科的张海铢,她的善举也让我市多家主流媒体竞相采访报道。下面,小编就帮助各位认识张医生本人并还原新闻背后的故事吧!
1994年出生的张海铢是市二医院心电功能科的一名普通医师。11月9日上午,张海铢结束了夜班工作乘2路车打算外出办事。11点左右,正常行驶的公交车内突然有些许骚动,陆续有人在叫,“有人晕倒了”,“快帮忙!”
此时,靠近后门位置的张海铢迅速往前移动,只见有位刚上车的老人从座位上正往地上倒,旁边的老伴扶都扶不住。学医的她大声说道:“我是医生,知道怎样急救,大家都来搭把手,先把老人放平,注意通风,不要围得太紧了。”张海铢一面和其他乘客将老人平躺腿部放直,一面观察具体情况,检查老人的颈动脉,此时老人已经昏迷,没有搏动,情况非常严重!她立即对老人实施心肺复苏操作。这时,一名年轻的小伙子也加入了抢救,小伙子帮老人继续施行心肺按压,张海铢则用手帮老人打开气道,抢救一直持续到120救护车赶到现场。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也是医务工作者的福祉源泉。即便是在脱下白大褂的工作之余,他们始终怀着一颗治病救人的赤诚之心。当遇到身边的陌生人突发疾病,他们会第一时间化身“超人”,拯救生命。看到老人倒地,张海铢没有去想扶不扶的问题,而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上前抢救。问她当时有没有什么顾虑时,张海铢愣了一下,随即说道:“当时并没有想这么多啊,就觉得这些是我应该做的,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加上我从小家里情况比较特殊,我是靠着社会上的好心人帮助才完成学业的。参加工作,有了一定的能力之后,我的心愿就是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每天进出医院时,看到我们医院‘仁医济民健康致和’的医院宗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着我。日常工作中,感觉救人如同是呼吸一般自然,救死扶伤逐渐成为了本能。我想,如果当时换作我们医院的任何一名职工,他们都会上前帮忙的。”
据了解,张海铢参加工作3年多,平时的实际业务能力在年轻医生群体中相当不错,得到了领导、同事们的一致认可。面对记者的采访,她不愿多提及个人的举动,反而希望借助媒体这一平台,呼吁市民:“适当学习些象心肺复苏、简单外伤处理的操作技能,万一碰到突发疾病时,身边不一定会有专业人员,此时必备的急救技能将有效帮助并很可能挽回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质朴的话语背后,我们分明看到的是一位有医者担当,充满正能量的90后青年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