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一位有追求医生对患者的热爱
结肠镜操作时,内镜医师最怕穿孔,为做好肠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很多内镜医生曾绞尽脑汁。在学习肠镜操作的过程中,你有没有亲身体验过普通肠镜?
1.迷茫与困惑
结肠镜操作有一些年头了,现在仍觉得肠镜难学、难做,曾将其难做总结为三句话:软管进软管、短管进长管、直管进弯管,必须承认,自己的内镜操作悟性并不高。学习单人肠镜的时候,进步缓慢,表现平平,操作快一个多月了,总是在乙状结肠处徘徊不前、寸步难行,没有一次成功的喜悦。
每每看到同一期学员顺利抵达回盲部时,除了羡慕外,自己只能在迷茫、困惑、无奈、痛苦中度过。
为什么总找不着腔?
为什么总做不到头?
为什么做的这么累?
为什么乙状结肠这么难通过?
为什么镜子在手中根本不听使唤?
为什么总是会带袢进镜?
带着迷茫和困惑,我反复翻阅了工藤进英的《结肠镜插入法—从初学者到熟练者》和陈星的《结肠镜单人操作与技巧》。然而,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书中内容看似言简意赅,实则高深莫测,一时也难于领会。也许任何操作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操作数量的不断积累、带教老师的悉心指点,操作手法的努力体会,终于有一天抵达回盲部了,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接下来的几个月,我感觉越来越好,插镜成功率也有所提高。欣喜之余,我发现自己每操作一例总是汗流浃背、腰酸手痛,以至于右手都起了三个厚茧;而且在操作中,大部分患者表情痛苦,到达回盲部时宝贵的镜身也所剩无几。
我想,虽然插镜成功,但自己并没有真正领会单人肠镜操作的真谛。对患者的痛苦,内镜医生应该感同身受。自己何不设身处地尝试一回呢?或许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操作,或许可以提高得更快。想起一些患者做肠镜时的痛苦,起初自己一直没有勇气去面对。但想到自己的操作水平,想到自己的学习激情,我还是痛下决心,终于完成了操作者与受检者角色的转换。
2.体验与收获
那天肠道清洁干净后,我一大早就来到了内镜室,常规开机进入操作系统,自己摆好体位后就等着童老师来给我做肠镜了。童老师桃李满天下,乃内镜室的单人肠镜操作高手,是初学者最喜欢的老师之一。尽管自己很镇定,但真正操作的时候内心却不由地紧张害怕起来:做的时候会不会很痛?肠腔里会不会长东西?以至于刚进镜的时候,肛管过度痉挛,插镜好几次才到达直肠内。此时,童老师一边进镜一边和我交流起来,“你的肠道准备的不错,你的肠壁黏膜很光滑……”,不知不觉,紧张的心情慢慢平复了下来。此时,我体会到,在操作过程中,我们真的需要时刻关注受检者的内心感受,要尽量消除他们内心的不安和紧张感,这样也许更有利于操作。
对于像我这样的体型消瘦、痛觉又敏感者来说,乙状结肠并不是那么好通过的。原因是消瘦者肠管锐角多,镜轴容易偏离肠轴,容易带襻进镜。果真如此,通过乙状结肠的时候,我疼痛难忍,那种感觉至今还历历在目,难怪好多人害怕做普通肠镜!每一次叫痛的时候,童老师总是放慢速度停止进镜,或适当吸引,或退镜解襻,经过反复旋转拉镜之后,乙状结肠终于短缩取直了。所以童老师总对我们说,肠镜操作一半的时间要花在乙状结肠上,乙状结肠处理好了,下面的道路也就顺畅了。事实确实如此,接下来降结肠、脾曲、横结肠、肝曲、升结肠进镜很顺利,很快就到了回盲部、回肠末端,自己也感觉不到明显疼痛了。现在操作肠镜时,只要进镜不顺或患者痛苦,我都会思索着:是不是结襻了?是不是注气过多了?是不是术后肠道有粘连了?带着疑问,我总要不停的变换操作手法,或由助手辅助压腹,或叫患者变换体位,力求使患者痛苦最小。
记得肠镜操作时有一句名言:只有白痴才一往无前地进镜。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进镜时总喜欢一往无前,镜子进去了就舍不得出来,自己也不例外。结果是镜身越来越紧,襻曲越来越大,镜身自由感没了,患者肯定要叫痛了。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此时应该以退为进,退镜解襻。多次尝试之后,你会发现,镜身自由了,肠腔也出来了。抵达回盲部后,接着就要退镜观察了,按照相关指南,我要求退镜时间在6分钟以上。童老师一边退镜观察,一边适当吸气,还好肠腔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待操作结束后,自我感觉良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受。接下来,我一鼓作气,又体验了一回普通胃镜,而且还空着肚子操作了5例单人肠镜……
3.对单人肠镜操作的一点理解
尽管现在自己的操作经验及水平仍十分有限,但经历了那次普通肠镜之旅后,我体验了患者的真实感受,对单人肠镜操作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保持轴线短缩法是进镜的基本原则,努力发现病变是检查的第一宗旨,镜身自由感是判定继续进镜与否的尺度,有时带襻进镜是被迫无奈的选择,主动和患者谈心极为重要,过份追求进镜速度是功利和懒惰的表现,退镜的时间同样不容忽视。其实我们最应该感谢的是患者,没有患者的付出,就不可能有内镜医师的进步,就不可能有医学的薪火相传。抱着一种感恩和责任,珍惜并善待每一位患者,现在每做一例肠镜,我都力争比上一例做得更好,进镜时力求在痛苦最小的情况下做到最快,退镜中细心观察避免漏诊。
相对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高大上的技术来说,单人肠镜是再普通不过的一项操作了。但我觉得,再普通的操作,再细微的事情,认真做好了,也就是事业!就像工藤进英,虽然来自某不讨喜的国家,但仍然是我所尊崇的大师。他以培养内镜医生为己任,将结肠镜单人插入法及大肠疾病的诊疗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并使之形成为系统的理论。
总之,对于内镜医生而言,如何在无痛或微痛的前提下,短时间内安全、舒适、顺利的完成内镜检查,将永远在路上。
作者简介:
杨卫生,男,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擅长消化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熟练掌握了单人肠镜操作、内镜下胃肠道息肉切除术、钛夹止血术、粘膜切除术(EMR)等。
余恕玉
主任医师、消化内科主任、大内科副主任
擅 长 功能性胃肠病、消化性溃疡和大出血、重症急性胰腺炎等消化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消化内镜下的各种诊疗技术。
陈敏艳
副主任医师、消化内科副主任
擅 长 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肿瘤、炎症性肠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及各类中毒的诊断及治疗。
丁元军
副主任医师、消化内科副主任
擅 长 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肿瘤、炎症性肠病等胃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内镜下ERCP胆管取石术。
方年富
副主任医师、消化内科主任助理 、内镜室副主任
擅 长 消化系统疑难疾病诊治及危重急症抢救,ERCP、ESD等消化内镜的治疗。
余小燕
副主任医师
擅 长 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大出血,急性重症胰腺炎及功能性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消化内科咨询电话:8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