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患者享受到专业、便利、周到的服务——市二医院深入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纪实
前言:“双向转诊”是新医改的重要内容.畅通基层医疗机构与大医院间的渠道,第二人民医院一直在努力践行着。二医院人的想法是通过双向转诊、技术下沉、绿色通道的专业合作,让患者享受到了真正专业的、便利的、周到的医疗服务,这些举措也引起了相关媒体的关注。本月初,市二医院的多位临床专家再次出现在协作医院六0二医院所在社区。江南都市报的随行记者通过深入采访,将其了解和感受到的记录下来,现全文转载之(原文刊载于2016年5月20日的《江南都市报·健康周刊》,文末附有电子版)。
5月6日上午,市二医院多位医疗专家再次来到602社区开展义诊活动
1 双向转诊 确保患者得到最合适的医疗的资源
在医疗界有一个很普遍却又令人尴尬的现象:患者及其家属出于尽快痊愈的目的,往往在就医时会紧盯“三甲”医院和大牌专家,而忽视了有些小病症,在基层医院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治疗,因而造成社区医疗资源大量闲置,而“三甲”大医院人满为患,病床紧张的两极分化现象。
这样的现象,在二医院及其协作的地区医院已经开始逐步消失,因为他们之间有个双向转诊的协议:二医院的住院病人在急性治疗稳定后,可以转诊到社区的基层医院进行后继康复治疗。同样,在基层医院接受治疗的病人,碰上疑难重病或者原有疾病加重或出现复杂变化时,可通过两院之间的绿色通道,迅速便捷地进入二医院治疗,简化了原本诸多的繁杂手续。
“小病分流到社区后,降低了小病的医疗费用,让社区医院医疗资源闲置的现象得到了改善。”一年下来的合作,让身为合作方的六0二医院赞不绝口。
2 技术下沉 确保患者得到最专业的治疗
双向转诊的好处之一,便是让小病患者降低了医疗成本,但随着国民收入的稳步提高,越来越多不差钱的患者会说:“万一社区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不过硬,那不是得不偿失?”二医院和六0二医院在合作之初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在六0二医院内,笔者从医院的医护人员那里听到的,是对这种帮扶协作模式的一致叫好声,合作带来的免费进修、指导及医疗知识的课程,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让他们学习到了更为先进的医疗技术。同时,也让小病患者意识到,对于一些小病常见病,基层医院完全可以治疗,没必要耗时耗力耗资金跑去大医院治疗。
市二医院不但在业务上对受援协作医院进行帮扶,还以讲座等形式帮助其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及管理水平二医院的技术下沉给基层医院及患者带来的便利,也在其他基层医院显现,2015年,第二人民医院与对口单位浮梁县人民医院合作组建了浮梁县“120”急救中心,为当地患者搭建了一条快速、安全、高效的生命绿色通道。还是在去年,第二人民医院帮助浮梁县人民医院组建了拥有9台血透机的血液透析室,每月可以接受当地数百人次患者的治疗,不仅填补了浮梁县医疗机构在血液净化专业上的空白,还免去了当地乡镇患者赴市区进行血透治疗的奔波之苦和经济负担。
3 绿色通道 确保患者接受最及时的医疗服务
这是一个不久前发生的故事:在六0二医院住院的八旬老人需要做冠状动脉CT检查,通过检查其血管堵塞程度来进行相应治疗。但由于六0二医院不具备做该检查的条件,需要到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检查,通过合作医疗的模式,在与二医院医务科沟通后,便避免了转院、入院手续的麻烦。
这就是二医院和基层医院之间为患者打造的绿色通道。一位患者受访时告诉笔者:“以前无论是自己还是亲友,需要转入大医院接受治疗,从办转院手续到入住接收医院,手续繁杂不说,搞不好之前做的一些检查,在接收医院还要重新做一遍。”这位患者曾经的经历,如今在二医院及其合作的基层医院里就不存在了,绿色通道不仅让患者免去了繁琐的手续,还因为很多时候患者在基层医院的检查项目就是在二医院完成的,这些检查结果可以直接成为二医院医师诊疗的依据。
整个采访过程中,笔者感受到了患者和基层医护人员对帮扶协作的满意,而这样的满意正是第二人民医院所追求的:通过与基层医院展开对口支援合作,加强基层医院能力建设,增强群众对医院的认可度,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率,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流动下沉的长效机制,最终交出让患者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