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一线的坚守者——十八桥分院周路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疫情防控工作纪实
1月23日起,接珠山区卫健委疫情和医院通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即召开会议,传达通知,并迅速做出部署安排,做好工作计划:组织三支小分队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对广场社区、云锦巷社区、金家弄社区、赛跑坦社区的14000余位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进行摸底,责任到人且建立登记制度。社区杨中华主任,作为一名老党员主动和护士冯丽玲担负着赛跑坦、金家弄社区的工作,并作为机动人员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不但每天要为社区外来人员进行排查,而且遇上突发事件,首当其冲做好带头作用,如2月27晚上9点半赛跑坦社区突发一名疑似人员的处理。
疫情就是命令,这是每个社区医务人员和每名党员应尽责任和义务。为了家乡的平安,杨中华主任时刻履行着自己的入党宣言。
分院护理负责人李燕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写下申请书,自愿加入此次的防控治疗工作,负重前行,绝不退缩,惟愿早日击退病魔,保障全市人民幸福安康。从本院发热门诊撤下来之后,她继续回到分院,带领着社区的护士完成基层的“抗疫”工作。截止3月9日,累计摸排外来返乡人员1303人进行重点观测,满14天解除观察709人。哪里有需要,她就。她时刻谨记院领导的嘱托“不漏诊一个,不扩散一例,不感染一人。”
方麟燕同志作为从事护理工作30多年的老党员,也是冲锋在前。她和万佳琳护士分管广场社区居民的疫情防控工作,平时工作中事无巨细,积极指导居民手卫生知识,如外出,上下楼坐电梯时口袋放卫生纸或牙签 ,按电梯按钮后丢垃圾桶,保证了手的清洁。对不符合防控的现象及时制止,发现小吃店违规经营及时报告社区,休闲广场有人聚集在一起也及时劝阻。居民宅在家里,慢性病人没药了,方麟艳同志主动要求和药剂科主任一起承担慢性病第四组送药上门服务团队任务,共送药200人次,得到许多居民的好评。
在日常工作中,她们心思缜密,不放过细节。一次发现有居民的垃圾中发现有输完的输液袋,她们高度警惕,立即与社区主任赶到那栋单元楼,层层排查,最终在五楼找到了该病人。经过咨询、核实,确定是一结核患者。
当疫情有所控制之时,随着复工返景人员大量增加,又一波紧张气氛来袭,大家依然严防死守,毫不松懈。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平凡中见不平凡。
徐灵英同志是一位在临床工作了34年的护理工作者,深知国家灾难来临之时,自己的责任和担当。2003年一场非典病毒,医师和护士成了最可爱的人和英雄,当今新冠病毒肆虐,医护人员冲锋陷阵,不论生死,我们又成了英雄,其实,没有英雄,只是在别人需要时,我们奋不顾身而已。
身为医务工作者,也害怕病毒。2月1日上午接到任务去测体温,当得知是从武汉回来人员时,徐灵英护士说:“当时很紧张,腿打颤,但身为护士的责任和担当不容她有分毫的分心和退缩,到了现场时早已没有了胆怯,只有沉着面对,细心观察,耐心疏导,详细指导被观察人员的防控知识”;当复工来临,大量四面八方返城人员的到来时,护士们又站在那里,问来景人员是否来自疫区,有无疾病史、接触史,都要一一认真排查。她们每天都要去社区零距离登记、采集信息、测体温、协助社区人员送生活用品、带生活垃圾等。当得知武汉急需血源时,作为一个老献血员,徐灵英也是第一时间报名献血;利用自己的擅长,绘制陶瓷作品义捐,拍卖所得全部用于疫情防控。
每天入户,不论刮风下雨,十八桥医护人员从不懈怠。虽然不知道要爬多少楼梯,敲多少门,鞋子都磨破了;尽管不知道会遭到多少不理解,但她们依然坚守,为的是所有居民的安危与健康。疫情防控,关键在治,基础在防。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家园,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守好社区,就是守住城市,守护人民!疫情不退,战斗不退!战斗还在进行中,面对这关键时刻,她们将继续坚守岗位,战斗到底,胜利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