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记江西省首批支援湖北武汉医疗队员詹勇慧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有这样一群人,主动请缨,临危受命 ,义无反顾奔赴战疫最前沿;他们不惧艰险,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城墙;他们无畏生死,以医者仁心托起生命希望;他们披荆斩棘,以奋斗之志奏响荡气回肠的新时代华彩乐章!
他们是“最美逆行者”,是最可爱最可敬的勇士!
别时风雪紧,归日艳阳春。
“等我回到家乡,摘下口罩的第一件事,就是拥抱一下我的家人。”市二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詹勇慧激动地说道。已经在武汉奋战了50多个日夜的她及医疗队其他队员,于3月20日从武汉包机返航。这也是市二医院首批驰援武汉回家的医疗队员。返程航班到达昌北机场后,队员们将在庐山进行一段时间的休养,再返回景德镇。
“小”身板蕴藏“大”能量
1月26日,詹勇慧和队员们一起抵达武汉,进驻武汉市第五医院,被派往重症隔离病区。有着十余年重症护理经验的她主动接管病情重、治疗多的病人。大多危重症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且由于缺少护工,她就为病房里的每一个患者做治疗、翻身、吸痰、喂饭、倒水、倒尿等一系列生活护理工作。俯卧位通气,是改善急性呼吸窘迫患者氧合的较好手段。身量娇小的詹勇慧,却能帮助体重是她2倍的患者翻身、拍背。面对这些苦、这些累,她从未抱怨过。在队员们的精心治疗和守护下,一个个危重症患者病情缓解转出重症病房,最后痊愈出院。对于詹勇慧和队员们的辛苦付出,患者们看在眼里。当透过护目镜看到患者们对她微笑,竖起大拇指对她表示感谢时,她十分动容,一身的疲惫也能减去不少。
“小”妙招发挥“大”作用
众所周知,新冠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气管插管病人使用呼吸机时,及时倾倒集水杯中的冷凝水是常规操作,但有较高的感染风险。如何才能减少医务人员的感染机率呢?在工作期间,詹勇慧发现,倾倒集水杯时先用一次性薄膜手套套住集水杯,然后再拧开,由于正压通气的原理,杯子里面的水就会喷溅到薄膜手套内,然后再进行倾倒,可做到滴水不漏。将集水杯复位后,最好用酒精喷洒于周边空气当中,这样就能减少医务人员的感染机率,这个小小的妙招,得到所在病区医护人员的认可,并普遍使用,让她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不断学习勇于尝试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在ICU是常见的操作,然而,由于各个医院仪器不一样,操作程序也不同,无形中增加了队员们的工作难度。护士长要求每个小组必须有人会操作这些仪器,于是,詹勇慧主动请缨,利用休息时间上网学习、观看操作视频,不断摸索尝试,终于顺利接管小组内的CRRT治疗护理。
“付出很多,也收获很多。”驰援武汉期间,詹勇慧和队员们学到了许多新技术。例如:俯卧位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MCO)、膀胱压监测、有创动脉压监测等。上网查资料、请教资深护士,詹勇慧积极主动学习,以便能更好地充实自己,指导临床工作。通过医疗队的共同努力,队员们创造出许许多多的“第一”:第一次ECMO治疗、第一次经喉镜下鼻空肠管盲插术、第一例经皮气管切开术……詹勇慧希望能把医疗队的这种精神延续到今后的工作当中去,更好地为病患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