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变身“战士” 只为托起生命之重--记江西省首批支援湖北武汉医疗队员余小云

时间:2020年04月09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有这样一群人,主动请缨,临危受命 ,义无反顾奔赴战疫最前沿;他们不惧艰险,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城墙;他们无畏生死,以医者仁心托起生命希望;他们披荆斩棘,以奋斗之志奏响荡气回肠的新时代华彩乐章!


  他们是“最美逆行者”,是最可爱最可敬的勇士!



  3月20日,江西省首批援助湖北武汉医疗队员顺利结束任务搭机返航。飞机缓缓降落,作为医疗队员之一的市第二医院重症监护室副主任余小云长吁了一口气,“终于回来了”过去50余天发生的一切,明明刻骨铭心,回忆起来却恍如隔世。“在武汉的经历是我从业生涯中最有意义的一段经历,将成为脑海里永生难以磨灭的记忆。”


“国家需要就必须上”



  “得到消息就报名了,没有犹豫”余小云说,“疫情严峻,作为一个国家培养多年的高年资医师,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必须上,何况治病救人是每一个医务人员应有的担当”。在接到驰援的号令后,他立即写下请战书,跟随医疗队火速出征奔赴疫情暴风眼——武汉,并成为武汉市第五人民医院(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重症医疗组的一员。


  患者救治就是要分秒必争。经过紧急的防护培训后,到达武汉的第二天余小云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这是一场硬仗”



  重症医疗组收治的均是危重病人,各种有创操作、治疗,还要面对看不见、摸不着、传染性极强的病毒,工作强度、体力消耗、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来之前,我就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


  有着多年重症医学工作经验的余小云清楚地知道,危重症患者病情瞬息万变,每一次的治疗都是与死神的拉锯战,作为医者,就是要拼尽全力将在生死边缘挣扎的患者给拉回来。


  重症监护室空间狭小,病人多,密度大,大多数病人须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液净化、体外膜肺氧合以及需不断吸痰等操作,这里工作的医护人员被感染的几率要高很多,穿上厚重的防护服、面罩等,使本来就复杂的操作变得更为困难,往往一个气管插管下来,衣服从里湿到外,“就像是全身包裹着一层沾了水的胶带,感觉快窒息了,难受得很”面对这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和所有战友一起迎难而上,紧扣国家诊疗规范,研判分析每例患者情况,寻找下一步的治疗方向。“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疫情,我们退无可退,也决不能后退。”国家卫健委重症组医疗专家两次到重症病区督察时对余小云所在的团队给予了高度肯定及表扬。


“对每个生命都全力以赴”



  监护仪上跳动的曲线,呼吸机上变化的数字都让他夜不能寐,患者的每一个呼吸变化都牵动他的心。“8床的血氧怎么样了?12床肾功能如何?”这里的每一天,余小云的眼里、心里、脑海里就只有患者,为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殚精竭虑。


  “和生命打交道,容不得一丝疏忽,必须每时每刻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全力以赴”。


  经历过拼尽全力也无法挽回患者生命的沮丧、失落,但更多的是抢救成功后的喜悦。一位高龄危重症患者几次病情反复,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成功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导管后,对着余小云和战友们竖起了大拇指。“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和勇气,没有什么比患者康复更能让医生开心、宽慰了”。


  在所有成员共同努力下,余小云所在重症医学组共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64例,病床使用达468日次,行气管插管59人次,气管切开1人次,ECMO 18日共计432小时,心肺复苏59人次,抢救121人次,血液净化38人共555小时,救治成功率达国家水平,圆满完成援鄂任务。


  “在援助湖北队伍里,总是党员冲在前面,坚定的信仰,磅礴的力量使党旗在抗疫一线熠熠生辉。为此我渴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冲锋在前、敢当尖兵,直至战斗胜利......”战斗间隙,余小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期待早日投入党的怀抱,成为光荣的一员,让这身白衣胜雪再添上党徽的闪耀!”他充满向往地说到。



公众号中搜索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
扫一扫,收获更多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行风投诉电话
投诉电话:
(工作时间:0798一8222323 非工作时间:13879807176)
邮箱:
eryuanxinfangban@163.com
发热门诊:
0798-820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