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护耳 享受聆听——市二医院耳鼻喉科开展爱耳日义诊活动
2021年的3月3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国际“听力日”,同时也是我国的第22个全国“爱耳日”。今年国际听力日的主题为“Hearing Care for All: screen, rehabilitate, communicate(人人享有听力保健:筛查,康复,沟通)”。
为了宣传爱耳护耳知识,使广大群众增强爱耳护耳意识,养成良好的护耳习惯,当天上午,市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黄睿杰,副主任曹小华,护士长杨永梅及五官科党支部志愿者们开展了“全国爱耳日”义诊活动。
义诊活动现场,前来问询的患者络绎不绝,专家们认真倾听患者的不同情况,为患者进行了听力检查及指导,同时志愿者们为群众发放关于听力保健、预防耳聋常识及听力康复等宣传册,获得患者及家属的赞扬。
短短一上午,接待百余位市民咨询,派发宣传册300余份,免费听力测试及检查50余人。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大力宣传和普及了保护听力健康的科学知识,提高了群众爱耳护耳意识,并加强了对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方法的宣传,树立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理念。
希望朋友们都能关注自己的听力,爱护自己宝贵的耳朵。如果有听力损失,或者耳部不舒服,请及时治疗,尽量减少疾病对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愿大家都能顺畅沟通,享受聆听!
科普小链接
1 搏动性耳鸣
主要有血管性和非血管性两类,血管性又分动脉性和静脉性搏动性耳鸣,动脉性耳鸣节律与心跳同步,静脉性耳鸣节律与呼吸同步。
健康指导
1、分散注意力,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的睡眠。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噪声、浓茶、尼古丁等刺激;慎用耳毒性药物以减少发病因素,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3、指导病人一些日常保健以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生。a 摩耳轮:双手拇指、示指沿耳轮上下推摩,直至耳轮发热。b 拔双耳:两手示指插入外耳道,先旋转3次,然后突然松手拔出。c 摩全耳:用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分别摩擦耳正面与背面各6次。
2 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简称为突聋。在短时间内(几分钟、几小时或3天以内)突然出现的听力下降,通过听力检查至少两个以上相连的频率,听力损失超过20分贝以上,排除了耳屎堵塞、中耳炎、肿瘤、先天性耳畸形、遗传等因素,没有找到病因的情况,可以认定为突发性耳聋。
突然出现的耳鸣、耳闷、耳堵塞感、听力下降、眩晕、恶心、呕吐,都可能是突发性耳聋的表现。有的患者对听力变化不敏感,尤其是有一只耳朵完全正常、不影响日常交流的情况下,有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另一只耳朵听力出现问题,只有在听力检查出来后,才恍然大悟。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
2、远离噪声,避免在噪声过大的场所停留过久,避免内耳听细胞受损。
3、遵医嘱服用糖皮质激素、扩血管类药物,不可擅自停药、改药。
4、积极治疗基础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5、避免突然用力、改变体位,如用力排便、剧烈呕吐、咳嗽、打喷嚏、 游泳、潜水、高空飞行等。
6、若患者需行高压氧舱治疗,则予相关注意事项讲解。
3 做好四点保护我们的听力
1、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尽量不熬夜,适当调节工作压力,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一个平稳淡定的心态。现代社会难免各种状况影响心绪,但是尽可能不要暴怒狂喜,避免让情绪坐“过山车”。
3、锻炼身体,适度运动。运动本身可以舒缓情绪压力,又可以改善睡眠,还能强身健体,减少感冒。老年人可选择步行、打太极这样相对和缓的方式,年轻人最好选择跳舞、跳操、跑步、打球等能适度提高心率的有氧运动。
4、即便没有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眩晕,保护听力保护耳朵也是一辈子需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