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温度的骨科病房
有温度的骨科病房
“我本想要一缕幽香,桂树却给了我满山芬芳,我本想要一丝关爱,护士却给了我满腹衷肠。”
01 “人都说护士医生工作量太大,时刻冷静,头脑清晰,对待病人及家属,礼貌又疏离。但我看到的却不是这样。”市二医院骨科患者邓奶奶的大儿子张先生说到。温暖和煦的笑容、轻柔细致的动作、婉转动听的声音才是这里护士的“标配”。“奶奶,我们来帮您翻个身。”“奶奶,您术后第一天下床一定要小心,不要急,慢慢来。”……在母亲住院的近一个月时间期间,看着责任护士翟菁每天耐心地为母亲翻身、更换尿湿的床单、指导功能锻炼、进行健康宣教等,张先生有说不出的感激。
02 87岁的邓奶奶去年12月因不慎滑倒导致髋臼骨折而入院,骨科专家团队为其成功进行了手术,对于像她这样年事已高的患者来说,术后康复尤为重要,容不得一点马虎。然而上了年纪的老人,往往听力、视力以及语言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减退,加上老人的固执造成了极大的护理难题。
刚入院时,骨折带来的疼痛加上生活无法自理,让素来要强的邓奶奶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不太愿意配合治疗。翟菁循循善诱地与老人“讲道理”:为什么要翻身?为什么要锻炼?为什么还会这么痛?……在老人住院的二十多天里,翟菁不怕脏不怕累,更不怕麻烦,完成基础工作后,她细致地观察老人每一天生理及心理上变化,春风化雨地给予关心和鼓励,反复地进行康复指导示范。慢慢地老人终于卸下心防,开始配合治疗,并积极地进行康复锻炼,从最初的限制卧床到可以依靠助行器行走、从连翻身坐起都疼痛难忍到可自主锻炼,夜晚也再不为疼痛所扰,直至康复出院。
03 老人出院不久,家属特意送来感谢信,字里行间满是对骨科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更点名表扬翟菁,称赞她“在平凡的岗位用真心真情默默地奉献,展现出高品质的职业素养”。
“医生的技术能治愈患者的身体,护士的关怀则能治愈患者的心灵。”护士长刘萍说到,“护理工作绝对不能只是简单的打针发药,而要以人为本,从各个方面去关心和帮助患者,促进其恢复身心健康。”
自医院开展“优质护理再出发,温度护理再提升”主题活动以来,骨科护理团队不断深化优质护理内涵、创新工作模式,努力让护理服务更暖、更贴心。
加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团队在日常业务学习中进行文献检索的教学,开展“论文共读”,引导护士运用科研思维解决临床问题,不断创新,目前已有3项实用新型专利获批;做好医护沟通,采取SBAR沟通模式(以解决病人安全问题为中心的医务人员交接沟通的一种标准化沟通方式),开展医护一体化查房,提升护士的专科水平,与医疗团队共同进步。
注重宣教,突出专科特色
通过长期实践总结以及不断探索创新,团队整理出一套统一规范、颇具专科特色的宣教资料,并将其制成健康教育处方、三折页式宣教手册、照片式图册、健康宣教二维码、短视频等,使科室健康教育工作同质化、标准化,获得更佳的宣教效果。
抚慰心灵,促进快速康复
团队从患者和家属的痛点、难点出发,关注其身心健康,使用心理咨询技术,如生理平衡法、呼吸训练法、正念冥想法等放松减压疗法结合“叙事护理”,做患者的贴心人,有效缓解患者住院期间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疼痛,帮助患者以较好的身心状态面对住院的应激反应,促进快速康复,多个个案取得良好效果,受到患者和家属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