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守护健康的“白衣天使”——记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张景文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卫健委关于开展“两改善两提升”的主题活动,医院各部门闻令而动,结合自身工作寻找差距,制定工作方案和措施,扎实开展工作。为推动活动的开展,寻找闪光点,宣传科近期开设“两改善两提升”专栏,重点宣传在改善就医体验,改善护理服务,全面提升医疗质量,提升临床专科能力“两改善两提升”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旨在弘扬正能量、宣传典型,激发全院职工积极投入到医院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有效推动医院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为打造江西省高质量发展医院贡献智慧和力量!为此,欢迎各科室踊跃投稿。
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你总能看到一位身穿白大褂,身材高大的医生来回穿梭于病房、门诊等病区。只要患者病情需要,对他来说,从没有节假日,更没有非工作时间,哪怕是深夜,延时下班是常态。他从医30多年,始终以严谨、专业的工作态度接待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面对患者,他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他用真诚、热情诠释着一位“白衣天使”对患者的爱,他用高超的医术彰显出医务人员的美好医德。张景文主任常说的一句话是,患者找我看病是对我的信任,我要想方设法为他们治疗,不能让他们失望,他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突发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患者生命将受到危险。张景文主任和他的医学团队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病情需要就是命令,无论是深更半夜,还是刮风下雨,生命至上是他们的职责。由于他们的专业和敬业,从死亡中夺回了无数条生命,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快速和专业的治疗,使医院此类疾病死亡率低于指标数,也挽救了无数家庭。
患者最渴望的是医生的专业、耐心、细心,有一句流行语,“到医院看病,排队等候半小时,看病仅用三分钟。”但在张主任这里,却不是这样,为尽量减少患者等候时间,张主任养成了一个习惯,即上班提前半小时,下班延长半小时,如有病人的话,接完诊再下班,这是他多年来的惯例,他用自己的行动回答了缓解百姓看病难的路径。采访中,张主任告诉我,作为一名医生,要尽量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感受他们因病痛带来的痛苦,只有这样才能与患者进行深度交流,才能全面掌握病情,对症下药。一位77岁的老年患者,患脑梗、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数年,且有摔倒病史,面对多种疾病的困扰,老人常常感到无助和沮丧,对疾病治疗失去了信心。张主任得知这一情况后,一方面,抽出时间多与老人交流,认真倾听他的想法和感受,耐心解答他提出的问题,帮助老人树立生活的信心,引导他积极配合治疗。另一方面,针对老人的病情,个性化地制订治疗方案,做到治疗和服务同步。住院期间,医护人员给予老人无尽的关心、帮助和鼓励,也正因如此,在较短的时间里老人开心地康复出院了。在行医中,张主任结合临床经验做到能不做的检查不开单,能用一般药品治疗的,绝不用贵重药品,处处想到的是为患者减负,也正因如此,他上门诊时,总是患者爆满,延时下班对他来说是习以为常。
医学是一个不断认知,不断发展的学科,尤其是在心血管病治疗方面。张景文主任深知要做一名合格的医生,光有德是不够的,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必须紧跟现代医学发展步伐,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国际先进的医学技术,让瓷都百姓足不出市就能得到国内先进医学技术的治疗。2023年,在他的带领下,成功开展我市第一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及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植入手术(LOT-CRTD),在全省率先开展全麻下射频消融手术等多项国内领先技术。并获得国家胸痛中心认证、国家标准版房颤中心及心衰中心认证;市级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也在市二院挂牌。发表医学论文50余篇,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他所带领的团队,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江西省“医德医风示范科室”,江西省“优质服务示范先进病房”等荣誉称号。
对患者满腔热情、对医学事业执着地追求,是张景文唯一的工作目标。在与他妻子交谈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张主任不是他一人在奉献着爱,还有他的妻子在身后默默地支持着。她说:结婚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哪怕是提前做好的旅行计划,只要病人有需要,根本没得商量,随即取消行程。看到丈夫每天下班疲惫的身影,她心痛地说:我什么也不说了,只能全力做好他的后勤保障,让他的身心在家里能静静地歇下来。
责任编辑 | 祝心韵
校 对 | 张 颖
一 审 | 朱亚平
二 审 | 王海波
三 审 | 李映坤
文稿来源 | 宣传科 朱亚平/文 刘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