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踏峰峦辟新天——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以“六连升”书写“国考”新答卷

时间:2025年04月02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进入B++!”这成为最近二院人的口中“热词”。从2018年至今,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国考”中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六连升”“六连胜”,在全国1588家医院排名区间进入前35%,成为景德镇市首家、首次进入“B++”级别的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医院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改革创新”双轮驱动的生动实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洋溢着昌江水土的灵性与润泽,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以居安思危、向新攀高的战略定力,走出了一条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蝶变之路”。


  扛牢党建“第一责任”

  打造高水平的医疗“引领地”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根与魂”。医院以“抓党建、强引领,促发展、惠民生”为主线,全面强化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高高飘扬、党员个个争先,“红色引擎”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加速跑”。


  医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以党的建设为“圆心”,以服务群众为“半径”的“123同心圆”治理法,建立健全“一擎引领、二元融合、三基同筑”的现代化医院新型治理体系。该党建品牌荣膺江西省优秀党建案例一等奖,在中央组织部、省委组织部来院调研中获得充分肯定,并作为党建经验对外推介交流。


  从把党建工作写入医院章程,到严格落实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从落实“第一议题”,运用“三个课堂”,即理论课堂、红色课堂、指尖课堂开展全方位、全覆盖式学习,到建设“清廉医院”,强化医德医风,深入开展医药领域反腐、群腐问题集中整治……医院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融入治理管理的全过程、各环节,有力构建了建强党建“软实力”,筑牢发展“硬支撑”的生动格局。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打造高质量的发展“示范地”


  医院秉持“发展差异化、质量同质化”理念,推动“一院一特色”提速,“一科一品牌” 提效,顺利完成第四周期三甲复审。


  学科建“强”。学科建设是引领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龙头”,也是服务一方百姓的“底气”。医院坚持技术强院、科技兴院,持续提升护佑健康的医疗能力。2024年,医院呼吸科、骨科、ICU、肿瘤科成功获批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新增医学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积极推进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形成了涉及5个亚专业方向共计37个中医特色诊疗方案。医院专科建设成效显著,一系列成果就是最好的成绩单。“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是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医院党委书记张将介绍道。


核医学科率先引进PET—CT


  技术向“新”。医院大力发展医疗新质生产力,积极融入数字化大潮,探索构建医院“智慧大脑”,推动病历实现电子化、办公实现自动化、网络实现区域化、软件实现标准化。譬如,市二院03专项《警保医5G+智慧联动危急重症院前急救示范应用》通过省科技厅验收。并在江西卫视、中国江西网等省级主流媒体获得经验推广。此外,作为景德镇地区唯一拥有PET-CT的公立医院,于今年成立核医学科,为医院在早期疾病精准化诊疗方面增添了新的“核动力”。令人振奋的是,医院病理科分子病理实验室被国家病理质控中心以“满分”成绩通过项目评估,标志其诊断质量水准已经进入国内高水平行列。


在“国考”中创造“六连升”佳绩


  此外,医院技术“上新”、学科“提质”不断按下“快进键”,诸如:开展肺栓塞介入置管溶栓+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心血管内科的各类新型起搏器植入、左心耳封堵、各型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手术、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单边V型双通道脊柱内镜融合技术;妇科单孔腔镜腹膜外淋巴结清除;重症医学科的体外膜肺(ECMO)等,这些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有更精准、更高效、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运营求“精”。医院将“国考”指标深度融入战略规划,创新建立“月度-季度-年度”三级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分解责任到科室、定期召开指标调度会、联动奖惩机制,实现了从数据监测到问题整改的“闭环管理”。以绩效化管理为抓手,巧用平衡计分卡、关键KPI、PDCA、品管圈等绩效管理“工具箱”,全力促进质量管理与绩效管理相融相促,持续构建精细化管理运营体系。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公立医院质量管理创新“金鼎奖”,多个质量持续改进案例荣膺全国公立医院质量管理“创新奖”。


  改革提“速”。医院作为全市首批DIP 支付方式改革定点医疗机构,创新实施“3+3”改革新模式:即建立“三个机制”,病案质控机制、交流反馈机制和严格监管机制;提升“三种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政策落实能力和内涵发展能力。


  现如今,医院DIP支付改革在蹄疾步稳中实现了平稳落地,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诊疗和用药,降低了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负担,更促进了医院运营和管理的规范化和提质增效,实现了“一降一升”的“双提速”。


  驱动创新“第一动力”

  打造高效能的科教研“样板地”


  高质量的质,既是质量的质,也是品质的质。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以“科教研”的创新推动公立医院向“质”转型,势在必行,也正当其时。


  科研力“有影响”。2024年医院申报省青年基金、省卫健委等科研项目79项,发表论文近60篇,SCI论文15篇(其中,1区2篇、2区2篇)。其中,一篇刊发于世界知名医学期刊《新英格兰杂志》,最新影响因子高达IF:158.5,成功填补了我市医学界在国际顶级期刊发文的空白。


  教学力“更优质”。医院承担赣南医科大全程本科教学和专硕联合培养工作,已毕业一届本科临床全科专业学生。目前在院培养本科生145人,专业硕士8人。其中,医院培养的第一批全科本科毕业生在2024年度全省住培技能竞赛中获全科专业一等奖。


  协同力“加速跑”。医院坚持夯实人才培养、强化科研支撑,以教促学、教学相长,打通医联协作、科研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构建紧密型医联体、打造名医工作站、选派挂职引才等方式,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推动实现资源共享、协作联动,构建更加完整的诊疗链条、学科矩阵。现如今,医院有省市共建学科11个以及名医工作站2个。


  秉持民生“第一信念”

  打造高品质的服务“满意地”


  医疗向“新”,服务向“心”。高质量发展在公立医院的体现,绝不仅限于冰冷的数据、高精尖的医疗器械,更在于对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用心”。


  门诊作为医疗服务的前沿阵地,其“服务指数”决定了患者就医“体验指数”。近年来,医院门诊部推出多项创新举措:打造“一站式”服务中心,通过优化门诊布局,增加专家诊室,简化就医流程,实施“潮汐式”门诊管理,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跑路多的“烦恼”;推行“一医(护)一患一诊室”,确保患者隐私安全;严格执行首问、首诊、首诉负责制,推行“码上办”,筑牢服务患者“第一道防线”。同时,根据患者需求,增设麻醉、疼痛、营养、药学等新型专科门诊,建立老年友好型服务门诊,全力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就诊需求。


  “大医济苍生,枝叶总关情”。医院创新打造门诊日间诊疗服务模式,持续降低患者经济和时间成本,减少医疗费用,节约医保基金;打造无纸化“指尖医疗”模式,一机在手即可实现挂号、就诊、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等功能。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医院塑造“温度文化”,打造新型人文医院,以“注重人文领导、强化人文管理、弘扬人文精神、推行人文服务、改善人文环境”为路径,大力构建文化认同、措施有效、制度完善、保障有力的新型人文医院考核评价体系,让医院真正成为患者信赖的“健康之家”。医院门诊与住院患者、医务人员满意度连年提升,先后获得“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医院”“全国年度改善医疗服务典型案例医院”“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等荣誉。2024年11月,医院“温度文化”获得全国公立医院文化建设优秀案例,不断擦亮了“江西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这张亮丽名片。


温度文化暖人心


  令人憧憬的是,作为2025年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美好愿景正在徐徐铺展。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门急诊医技综合楼、后勤综合楼、健康管理康复中心、各类服务大楼、医疗中心以及智慧医院系统配套设施。该项目的启动,对于加快推动健康景德镇建设,构建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卫生健康服务具有现实而深远的重大意义。


  跬步致远、厚积薄发,奔赴下一程山海,高质量发展依然是公立医院前行的“主旋律”。此次“国考”成绩进入“B++”跨越式提升,标志着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迈向卓越新征程。放眼未来,医院将站在新的起点上,抖擞精神、重新出发,以百姓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努力在建设患者满意、职工幸福、社会赞誉的江西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的宏阔进程中,继续留下“进而有为、行而致远”的二院足迹。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责任编辑 | 刘 伟

校  对 | 张 颖

一  审 | 朱亚平

二  审 | 王海波

三  审 | 何 莉

文稿来源 | 景德镇日报



公众号中搜索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
扫一扫,收获更多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行风投诉电话
投诉电话:
(工作时间:0798一8222323 非工作时间:13879807176)
邮箱:
eryuanxinfangban@163.com
发热门诊:
0798-820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