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医风先进典型展播】忠诚铸医魂 仁心为民情

时间:2025年10月24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于生命危重处执灯,在生死竞速中坚守。重症监护室的灯光,是他眼中不变的焦点。患者微弱的生命信号,是他心中最高的指令。从死神手中抢时间,用医德医风树标杆,他是重症战场的“生命守门人”。他让冰冷的监护仪器旁,始终流动着医者的温度,用行动诠释“敬佑生命”的重量。



余小云,中共党员,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1997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后扎根临床最前沿,坚守一线服务患者。从医28载,在重症医学科、急诊室内无数次与时间赛跑,从病魔手中抢回患者的生命。先后被授予江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百名最美抗疫医师”、景德镇市五一劳动奖章、景德镇市直卫生健康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景德镇市优秀医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1 敢想敢做,“闯”出一条精准的专科之路


在余小云身上,有一股特别的气质,那就是无畏困难、坚定执着的性子。他常常说:带领一个科室发展责任重大,只要对科室发展有利的,就必须像开辟革命根据地一样,敢闯敢试,闯出一条新路来。


从成为内科医生,特别是重症医学科医生的那天起,余小云始终坚守在急诊治病救人的第一线,几十年初心不改,从未有过懈怠。他有个身边同事们都知道的工作习惯,“不爱坐着”。他认为,只有站着,保持警觉,逐一巡查,才能实时掌握重症患者的病情发展进程,才能在患者病情变化的第一瞬间快速反应、进行救治。


重症医学科是医院当中一个特殊的科室,它不仅是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医护人员精湛医术与无限爱心的汇聚之地。2023年底,重症医学科接诊了一位重症肺炎患者。患者到院时基础状态很差,本身就有慢性Ⅱ型呼吸衰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功能不全等症状,重症肺炎后呼吸衰竭进一步加重并继发多器官衰竭,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唯一能给他创造生存机会的,就是 ECMO(人工膜肺)。但对于这种基础疾病缠身的患者,上了 ECMO 后很难撤下来,随时会有死亡的风险。经过余小云带领的医护团队通力合作与全力救治,患者情况明显好转,ECMO 成功撤机,无创呼吸支持基本达到家庭支持条件,能经口自主进食,最后转危为安。


在余小云的从医生涯当中,像这样点亮“生命之光”的故事还有很多,尽最大能力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正是余小云精医崇德的生动诠释。


2005年,余小云因首诊景德镇市第1例猪链球菌感染患者,得到了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的嘉奖表彰。在他的带领下,2005 年9月创立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成为赣东北地区第一家综合性重症医学科。在科室成立之初,克服人员、硬件、经费等种种困难,实现年救治危重患者 300-400人次,服务量逐年增长,且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持续提升,极大改善了景德镇市及周边地区危重患者的转归、治愈、康复。现如今,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已经成为赣东北地区和江西省具有重要影响力、学术力和知名度的品牌专科。



2 冲锋陷阵,“用生命赴使命”守护万家灯火


新冠疫情肆虐之际,余小云凭借多年的职业敏感和经验积累,敏锐地意识到这将是一场艰巨的战斗。


在武汉新冠疫情爆发期间,作为一名具有多年丰富危重患者救治经验的高级职称医生,余小云不顾年龄偏大和身患高血压病的风险,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奔赴疫情一线,成为江西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重症救治成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援鄂期间,余小云毅然决然地冲在了最前线。他心怀“国之大者”,坚决服从组织安排,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始终冲在救治感染患者的最前沿。他带领抗疫队员严格执行医疗规范,不顾自身被感染的巨大风险,积极开展高流量给氧、呼吸支持、血液净化以及体外膜肺氧合等各项医疗技术。


施治不为居功,行医不忘初衷。在武汉抗疫工作的50余天里,余小云承受着高强度的负荷,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共救治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109例,治愈成功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出色圆满地完成援鄂重任。为此,余小云和他所带领的医疗团队所取得的工作业绩,得到了国家卫健委、湖北武汉市委、市政府以及江西省委、市政府、省卫健委等各级部门的高度认可和一致赞誉。


令人动容的是,在援鄂结束回到本单位,余小云主动放弃组织给于的调养休息假期,马不停蹄、不辞辛劳,继续发扬援鄂抗疫精神,全身心忘我地参与到景德镇地区疫情防控和新冠肺炎救治工作。在他的带领下,科室团队高效协作,确保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每一项工作都能高质量完成,赢得了广泛赞誉。为此,余小云先后获得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卫健委颁发的江西省“百名最美抗疫医师”光荣称号以及景德镇市总工会颁发的景德镇市“五一”劳动奖章。



3 党建引领,做“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苍生大医


“治病是本分,收钱是耻辱。”他坚持能用基药就不用贵药,能微创就不开大刀。面对红包,他要么当场退回,要么充值到患者住院账户。 


重症医生,在医疗队伍中,他们就如同脊梁般支撑着整个医疗体系,在每一个危急的时刻,他们代表着生命的希望和守护神的身影。


进入新时代,随着现代医疗的快速发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需求,发展重症医学越来越成为医学界的共识共为,在此背景下,余小云勇挑重担,担任重症医学科主任、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带领全科医务人员,以党建引领科室业务发展,促进党业融合,不断以精湛的技术造福患者。


余小云担任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始终坚持把加强支部建设、当好支部“领头雁”、发挥支部作用作为首要任务,切实打造政治过硬党支部。他组建重症救治先锋队,打造“‘医’心为民,不负‘重’望”党建品牌。平均每个月下一次基层,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进机关、进校园,积极开展宣传普及急救知识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提高基层医院危重症救治水平。


在推动科室技术与服务高质量发展中,余小云勤奋学习、博采众长、勇攀高峰,带领全科人员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持续擦亮重症医学的“金字招牌”。2024年5月,余小云带领科室团队成功救治一名38岁男子。该患者暴发性心肌炎,心脏骤停,心肺复苏长达近2小时,全身多脏器衰竭,连续抢救数昼夜,最终1月后痊愈出院。对此,余小云感慨道:“作为一名医者,还有什么比挽回一条鲜活的生命来得更有意义?”


面对公立医院深化改革特别是DIP付费改革所带来的新挑战,余小云认真研判形势,强化公益导向,调整运营模式,科室年救治危重患者人次以每年30%幅度大幅增加。值得一提的是,他积极调整医疗结构,大力推动药占比、耗占比持续下降,大大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有效缓解了患者”看病贵”的问题。救治能力的提升与看病费用的降低,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升一降”凸显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凝结了余小云仁心为民的硬核担当。在勤于业务的同时,他带领重症医学科开展了大量的临床科研工作,20余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省市级医学课题10余项,在核心期刊及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 20 余篇,科研成果丰硕,学术影响力大,为促进现代重症医学发展贡献了“小我”力量。由于业绩突出,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于2023年成功入选江西省第一批重点建设专科。2024年,成为景德镇市重症医学质控中心单位,他也被委以重任,成为景德镇市重症医学质控中心主任。


结 语: 


有一种坚守,叫不曾停歇,每天都与死神搏斗;有一种信仰,叫不遗余力,用生命点亮生命;有一种信任,叫生死托付,医患同心战病魔。这就是余小云作为一名平凡医师最真实的写照,他的故事还将继续书写在守护人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征途上。




责任编辑 | 刘 伟

校  对 | 张 颖

一  审 | 朱亚平

二  审 | 王海波

三  审 | 何 莉

文稿来源 | 医德医风办



公众号中搜索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
扫一扫,收获更多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行风投诉电话
投诉电话:
(工作时间:0798一8222323 非工作时间:13879807176)
邮箱:
eryuanxinfangban@163.com
发热门诊:
0798-8203154